(簡易版)水母及海洋生物螫傷應變!
天氣漸熱,戲水海泳的人較多;被水母及其他海洋生物螫傷的人數自然變多,說是水溫升高水母較多,可是Allen個人經驗4-5月水溫尚涼水母似乎較多!(一年有幾次水母繁殖期;會遇上海中滿滿的水母,外木山海泳也遇過魟魚)
上述皆為Allen個人經驗,地區:基隆及新北市東北角海域;通常大多數的水母螫傷並不嚴重,但每個人感受體質不同,需酌情處理。
如果被水母螫傷怎麼辦?
★現場有救生員或急救站:請向救生員或受過訓練的救護員尋求協助。
★如果現場沒有救護站:
●請用海水(不是淡水)沖洗患處。
●可用塑膠卡片邊緣,刮除螫傷位置上的水母刺絲胞(若有可見殘留在皮膚的水母刺胞絲,請勿用手撥除)。
●將螫傷患部浸泡在稍溫燙熱水中,至少30分鐘,如果不能浸泡,請使用毛巾熱敷。
●(請洽詢醫師指示)國外有部份建議:服用乙醯胺酚(paracetamol)或布洛芬(ibuprofen)消炎止痛。
※請勿聽信江湖傳說:
●勿使用醋浸泡螫傷患部(可用稀釋食用醋輕緩沖洗螫傷部位)。
●不要用尿液沖洗螫傷患部。
●勿使用冰塊或冰袋冰敷螫傷患部。
●不要用手觸摸殘留皮膚或衣物上的水母刺胞絲。
●不要包覆螫傷患部。
★如果有下列狀況請就醫:
●螫傷患部持續的疼痛。
●螫傷患部在臉部或私密處。
●被魟魚螫傷。
★如果被水母或其他海洋生物螫傷,有下列狀況,請速撥打[112][110][119]或前往(A&E)醫院急診室尋求治療。
●呼吸困難。
●胸悶、胸痛。
●癲癇發作。
●患部周圍嚴重腫脹。
●嚴重出血。
●嘔吐、頭暈目眩或意識模糊。
★水母及海洋生物蜇傷的症狀:
水母及海洋生物多為神經毒素,螫傷的主要症狀如觸電般會傳導的痛楚感,可能引起劇烈疼痛或紅腫發癢。
部份水母和(僧帽)葡萄牙戰艦的螫傷患部,也可能造成水泡浮腫。
★如何避免水母/海洋生物螫傷:
●留意海灘警告標誌、詢問現場救生員或在地泳客。
●穿著水母衣褲。
●在淺水或礁岩區域行走時穿著防滑水鞋。
●在淺灘或海中礁石需步行或踏踩礁石時,放輕力道先輕觸確認安全再踩踏上去。
※不要觸摸並與海洋生物保持距離。
★常見會造成人體傷害的海洋生物:
海中水母、沙灘上的水母、石頭魚、海膽、魟魚。
★水母或海洋生物螫傷,請避免海鮮類及刺激、辛辣、重口味的飲食。